close

576

我在 2013/5/21 出版上架的《靈魂伴侶11日》以及正在創作中的《魔術箱中的女孩》小說,都是設置於「人間使用手冊」系列的思索之下孕育出的長篇。

正如一位不吝給予評介的書評家 維斯塔 Vista 所言:這不是嚴謹的文學巨作。這樣的評語甚佳,也公允地點亮了「人間使用手冊」系列的定位。

我找個類比來幫助說明:我曾經如下論及The Beatles 在1966 出的專輯"Revolver",裡頭的一首名曲 "Eleanor Rigby":

”流行歌裡面如果有了特殊的思維,就可能向不朽跨了一步。如果有非小情小愛的人群觀照,就再向不朽跨了一步。這首曲子當年蒙大師 George Martin 編成了弦樂四重奏的伴奏格局而躍出了流行音樂水平台面,又再向不朽跨了一步。”

把它套用在小說作品上面:「小說作品裡面如果有了特殊的思維,就可能向不朽跨了一步。如果有非小情小愛的人群關照,就再向不朽跨了一步。」

「不朽」並不是我的目標之一。容我輕輕地告訴你:「萬物皆會朽」。因此,追求不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眺望不朽的過程,有助於提昇創作的格局與高度,這對於作品的水平,是有正面助益的。這就是「向不朽跨了一步」的意義。

再簡單點打個比喻,就像數學考試。老師家長都要你考一百分,這目標就是要命的不朽。人們都知道太不可能,可是都痛苦地往這個目標前進。結果是原來10分的,進步到20分,原來50分的,終於及格。還沒有到不朽,但畢竟是整體有了提昇。

因為以上的思維原本就是從我腦子裡揉出來的,自然時時刻刻是我運思的基底,也就是我的OS(作業系統)。

這就是《靈魂伴侶11日》會長成目前這個風貌的原因。

男女主角 易屏升 與 蘇眉 的人靈之戀,並沒有像一般輕文學小說(咳咳…這本真的不是輕文學)那樣地濫情宣染糾纏到要死要活。要那樣發展是可以辦到的,但是真那樣發展的話,這個故事就跌死在它自己身上,毫無價值了。

相反的,可以這樣說:「令人心痛的美,是在短促的、明知不可能而含蓄克制又絕望之下,才會向人顯現;這個故事以古典而又無情的方式揭示了這樣的信息。」

東方人有些自我玩味的美學。

美之所以美得要命,是因為它之將逝。美人之所以美得要命,因其香消玉殞;花朵之所以美得要命,因其轉瞬凋謝;武士之所以美得要命,因其自殤;戀情之所以美得要命,因其短暫。這些美的形塑,有一共通的底層人性因素,就是「傷逝」。

傷逝固然教人心痛,但其過程卻似有一絲自殘的快感,而且無論自己或是他人的傷逝,都教人在過程中宣洩了悲傷與哀痛,又合併了「釋出傷痛後脫底性空虛」的滿足。這就是我們在無數現實人生與電影電視都看得到的「讓淚流吧!放聲大哭吧!好了好了,哭出來就好了!」的場景會有那麼多的原因。

而《靈魂伴侶11日》的美學之成就,難免也遺傳到上述的基因而難以擺脫。所以這個故事終究被我萃取出來:「一個女性造就了一個男性,協助他追尋自我而成長,經過了艱苦歷程,到最後兩個人卻沒在一起。」

故事裡,最後跟主角 易屏升 在一起的,是一小群當今社會裡平凡又辛苦活著的人。用我在前言裡的說法:「而所有的人物角色,如海草般桎梏在世間人海的海底,隨著生命無由抗拒的洶湧暗潮而擺盪的命運,關連著台灣社會陷於全球不景氣的探觸…」

我上述的「一些特殊的思維,一些非小情小愛的人群關照」,就像這樣地落實在這個故事裡面。一點都不想不朽,也沒想過文學巨著的事,只想向「好一點」跨近一步。

既然沒有小情小愛的要死要活,到最後也沒有在一起,這就是短暫與傷逝,就是明知不可能而必須收斂。所以故事的結局會有兩種,一種是生性樂觀的讀者們會看到的光明浪漫喜劇面,另一種是連男主角的夢境密碼都不放過的讀者們,可能就會看到蒼涼哀傷的那一面。

導演問我:「不要老是搞到灰暗蒼涼的感覺嘛,應該也要有光明的快樂的一面吧?」

有,它原來就在。

容我在這裡再重複一次:這是一部通篇找不到「我愛你/妳」三字的小說,但它不但關於愛,更關於生與死。如果你已經看過太多的魔幻或愛情,請到這裡來洗滌身心,無論是悲是喜,任由你讀完的心境來決定,屆時必然可重新累積生命點數,帶著希望走向來日

其實,這樣的雙面美學一直都在。

這就是我的新古典。

 

延伸:《靈魂伴侶11日》的故事

 

315 本書試讀第一章:ReadMoo/靈魂伴侶11日

(若IE閱讀有問題,請使用其他瀏覽器閱讀即可)  


v1.11 by Autusumm 秋草夏人

 

arrow
arrow

    秋草夏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