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今年,去年,眾生都是同樣的生活著,為何「某年」比較重要?
哪年不重要?
曾見某人的一篇文章,說「某導演接連以電影來詮釋重要的年份」,看了教人失笑不已。
這是先射箭再畫靶的說法。
更恰當的是如迪士尼的《愛麗斯夢遊仙境》裡,撲克士兵趕在紅心皇后的槌球之前,先撲上球路弓身做洞,好讓球準確穿過。
(C)Disney
不就跟上面的詮釋年份的說法一樣?
任何一個導演的電影劇情中的年份(如果有的話),你一定可以在Wiki百科裡找到該年發生的重大事件,而在某些文化與國度與人群裡,那絕對是重要年份。
就拿上面這一部愛麗絲夢遊仙境來說,是1951年發行,劇情依據 "Alice's Adverntures in Wonderland" 這本兒童文學名著的故事。該書於1865年在倫敦初版。
因為作者這個故事是以他鍾愛的三姊妹裡面的愛麗絲為對象講述創作的,所以故事的背景是當代,雖然它是個天馬行空荒誕的童話故事。
看看英文維基百科所記載的1865年大事記,居然有一條:
July 4 – Lewis Carroll publishes his children's nove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in England.
這本小說的出版,也列入1865年大事了。
還有什麼呢?4月14日林肯遇刺,5月26日美國南北戰爭結束,12月18,廢除奴隸制度。這年重要吧?
迪士尼1951年推出愛麗絲卡通,是在詮釋1865年嗎?
1865年9月20日,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成立,為晚清最重要的軍工廠。這件事情重要嗎?對亞洲華人世界而言?
哪年不重要呢?
如果詮釋一個重要年份是導演的拍片動機,那麼某導演為什麼不去拍1949年份題材的電影?1911年份的題材又為什麼不拍?不重要嗎?
而設定在上個、上上個世紀發生在歐美的故事,其年份之重要性,會比華人地區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重大歷史因素的年份重要性,還更重要嗎?
是電影故事的前提、主旨、人物與情節因果需要詮釋,還是劇情所在的年份需要詮釋?年份需要去「詮釋」嗎?
v1.0 by Autusumm 秋草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