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導演 希尼盧梅 在他傳世巨著「拍電影」提到,有一次他問日本導演黑澤明,「亂」裡面一個鏡頭為何要那樣框取?黑澤明說:
「如果鏡頭往左一吋,我會拍到索尼的工廠,往右一吋,會拍到飛機場,都不是時代劇裡該出現的東西。」
黑澤明 (1910-1998)
也就是說,黑澤大導演當時只好拍那個角度,沒有什麼大師不傳之密在裡面。
希尼盧梅 (1924-2011)
就是這樣。
我曾在讀者文摘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問妻子:「為什麼妳煮魚都要切掉頭尾?」
「因為媽媽都這樣煮啊。」她說。
見到了媽媽,她問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我小時候妳外婆都這樣煮啊。」
於是她打電話給外婆。
「親愛的,我的鍋子就那麼大,不先切了頭尾就擺不下去啊。」外婆回答。
也就是說,外婆的魚要下鍋只好那樣下了,沒有什麼烹飪訣竅在裡面。
就是這樣。
總之,魚鍋是外婆的鏡頭,鏡頭是黑澤明的魚鍋,不該出現的或擺不進去的,就只好去掉兩端。
以為是獨具巧思,能為世人所不能,玄妙無比的神來之筆,可能是出於不堪聞問的簡單緣故。
想想,後現代以來,多少文創藝術的「大師」作品,因為一知半解的大評論家的自以為是、強做解人,而浪得虛名。
v1.0 2014-05-27
v1.11 2014-05-31 by Autusumm 秋草夏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