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畫家裡面,保羅‧克利 是極為少數能事前為他自己的作品提出明確翔實的理論基礎的人之一。在他個人的筆記本,在 包浩斯藝術設計學校 (Bauhaus) 的教學講義,他基於數學、音樂樂理,色彩學與造型,探索並論述了他如何將音樂的節奏與結構轉換成繪畫與設計作品,將音樂作曲的元素轉化為繪畫的元素來構成他筆下開創性的多采多姿的作品。
父親是音樂老師,母親是歌唱家,這樣的童年環境之下,克利幾乎是抱著小提琴出生的;這注定了他音樂性的一生。他還在唸書時就已經參加了交響樂團,連他的太太 Lily 也是鋼琴家;在慕尼黑的拮据時期,靠教鋼琴維持家計。
愛思考的克利,早就思索著音樂與他另一個嗜好──繪畫的互動關連,他探索繪畫的態度應該是與其探索音樂很類似吧。早年時他最重要的發現就是:音樂與繪畫都是時間的藝術,它們的表現形式都是由時間來定義的。(註1)
顯然的,不能全心投入繪畫創作的苦痛,大於不能全心演奏小提琴的苦痛,克利在人生的里程上,走上了畫家而不是音樂家的坎坷路。
更要命的,他執意的要從音樂構成之中導出他的繪畫構成。因此,克利 的畫家痛苦指數又提升不少。
Paul Klee, 德裔瑞士畫家, 1879 - 1940, 享年 61
這張相片雖然並不清楚,但是給人怡然自信的感受,與其他相片較嚴肅認真的形象比起來,直指率性與童趣的內裡,我還是較喜歡克利這張照片。
上圖是我最早的一本 克利/康丁斯基 的畫冊, 日本河出書房,裝禎相當精緻優美,但我拍的封面的立體壓印看不清楚。
Alter Klang 1925
在探索使用色彩表現音樂性的漫漫長路上,《古音》"Alter Klang" (Ancient Sound) 是一幅重要的作品。克利使用色彩的混和與明暗、材質的變遷來表現一個聲音的變化 (左下角的線條是我畫冊的這頁摺到的痕跡)。
"Alter Klang" 畫作的這一年,克利在 包浩斯 的工作室中
"Alter Klang" 的次年, 克利 就有了《給奧菲斯的花園》之嘗試。
克利 這幅《給奧菲斯的花園》(A Garden for Orpheus), 成於 1926, 使用黑墨水筆畫在 46.8x32.1 公分 (大約現在中小學生的水彩畫紙大小) 的卡紙裱板上。
這幅畫的結構由圖中使用的各種平行線條群組以各異的節奏彼此交織; 《給奧菲斯的花園》使人憶起了 繆斯之子 - 色雷斯行吟詩人 奧菲斯, 能用他的歌聲馴服狂野猛獸,而且用他手中七絃琴奏出的音樂喚醒無生命的物體。
此時 47歲的克利, 已經進入他人生的最後四分之一的歲月, 仍然勤於探索色彩與音樂的律動, 但這幅單色表現的作品, 卻是聚焦在線條表現的組織與律動上。這張並不是草稿,因為在作品集裡面看不到以此為本的正式油彩或版畫表現。以克利的習性,即使是油彩表現的正式作品,他都有可能在一再探索之下,畫個兩三幅。
即便是克利,也都受到了立體主義、表現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影響。我們這些後人,受到的影響就更多不勝數了。
《給奧菲斯的花園》的局部細節
"Forgetful Angel" 1939, 鉛筆 29.2 x 20.95 cm
其他 克利 的線條畫,也是我習作中的元素。這幅《健忘天使》成於 克利 死前一年。這一年, 歐陸距 克利 不遠處的巴黎錄音室中,有一代吉卜賽爵士吉他手 Django Reinhardt 錄下了傳世名曲 "I'll see you in my dreams", 這一年,納粹的鐵蹄入侵波蘭,二戰爆發。
如今, 健忘天使這張圖常被世人用來製作卡片。
無意混淆,文首的這幅線條畫,其實不是 保羅‧克利 的作品,而是我向他學習的成果。是我以前受到 克利 作品與思維的感動下,很認真的學著他的技法的探索習作。
到今天我還是很喜歡我這幅習作,但喜歡的不是習作本身,而是作品裡面透露出來當時那種無污染的美感感受,從嘗試錯誤中學習的心情,從模仿中創新的企圖與目標,那種行動力,與那種童心仍在的頑皮,與無畏的認真。這些特質,是我今天仍然需要盡量去秉持著的。
【後記】
2012 年夏天到 2013 年春天,我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靈魂伴侶11日》,就用了這張習作來設計封面。 作為我對純真文創的里程碑與紀念。如果你對這部小說好奇,它現在已經在 ReadMoo 電子書平台上架,底下是 連結,可以試讀到第一章。:)
註1: 這雖然是克利的重要發現,但是卻與通用的藝術概論的陳述相左。一般的看法是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因其旋律、節奏與和聲先後依序進入人耳,均相對於前一組聲音來構成美感感受。而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因其視覺上的元素不分先後全面一起進入人眼,瞬間構成美感衝擊。克利的獨特思維,悟出了繪畫也是時間的藝術,這與其音樂家的背景有絕對不可分割的關連。因而也使克利在繪畫追尋上一直想要在平面上構築音樂元素的時間特性。
文章:給奧菲斯的花園 - 克利與我
網址: http://tangcreations.pixnet.net/blog/post/66855589/
v 1.21 by Autusumm 秋草夏人
(引用請先告知並不得刪改出處)
※下排最右篇有可能並非我的文章,而是站方廣告。